国内什么东西国外好卖

大朗西装衣服定制在哪有-大朗哪里有服装批发市场

目前服装界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 “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傍洋牌”的现象确实让众多国人为之叹息,之前笔者也象很多只知道穿服装挑名牌的时尚人士一样,认为那些看上去不明白,叫上去拗口的众多洋名服装确实非比寻常,就冲着它悬挂在高档时装商场,不是名牌也是外来高档货。但每一个从事这行业的业内人都清楚,高档货不能完全否认,但起码1/3以上从设计、生产、销售完完全全是中国制造。笔者对这个现象也不能再保持沉默,因为这确实是让每一个关心中国服装业发展的中国人感到不值。

缘由何来

这种现象迷惑了多少中国人,又让多少中国人一直沉迷在穿外国货的自豪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穿在身上的华伦天奴牌光加各种前后缀注册的就有不下70家,还有如啄木鸟、皮尔·卡丹、鳄鱼等等,据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统计的各主要商场服装销售排行榜上,600多个服装品牌有90%是“洋名”,正是因为这种“国际注册、国内生产、国内销售”的方式是合法的,所以很多服装行业后起之秀当面临来势凶猛的真正国际品牌的时候采取了这种的快速打入高端市场,成为国际名牌的品牌策略。

这一招真的有用吗?任何一种商业现象的产生撇开制造者的原因,消费者的偏好才是主导因素,自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对西方的经济、文化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当然西方确实比国内发达,所以每一个走出了国门的人回来都要带回一大堆外国货,这让满是期待的中国人都感觉外来货等同于时尚、高端、独一无二。正是因为这种虽称不上“崇洋媚外”的心理但又对外来货充满好奇和误解的国人,产生了畸形的消费心理。而商家也深知消费者有如此喜好,自然有了以上的品牌策略。

纵观这种现象,我想光针对商家是片面的,有什么样需求才有什么样的商业手法。既然不违法又有那么多消费者乐于接受(即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何乐而不为!这也正是市场经济运作中市场作为无形指挥棒时常导致的偏差。这种现象自然有它的存在道理,反正穿衣是作为人起码的需求,女人穿得争奇斗艳、男人穿得西装革履,整个社会的着装都上档次。但这却让更多红男绿女失去自我,失去中国特色。

国外的服装有很多的中国制造,销售的时候却不能打着中国的名字,而要用外国经销商的商标,因为贴上中国的商标卖的价格仅为国外商标的10%—20%。这是外国的国情决定,这是每个国人无法抗拒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但在中国,中国的品牌也要打着外国的名字才好卖,才能挤进高端市场,这是每个爱国的国人不能接受也要抗争的事实。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可以是世界的,但世界的未必就是中国的,我们在盲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着装理念的时候,不能全盘西化,而要中西结合!

国货当自强

为什么外国人来中国很少出入高档商场,而喜欢逛看似低档,货品杂乱的平民服装服饰小商品街,因为这里可以挑到他们喜欢而且好奇的中国特色的东西,如唐装、中国结、北京布鞋、民族特色的背包已经小饰品……在他们眼里这些是最好奇最喜欢的真正中国货。这么看来,中国不是缺少吸引外国人眼球的服装文化,而是缺乏让世界知道的中国服装品牌。

中国服装业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和拳头出口产品,加工能力、生产能力、出口量、出口额都名列世界第一,而依然改变不了大多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眼里中国货就是低质、低价商品的代名词的事实,因为大多中国自己人就一直默认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那外国人又怎么会看得起中国服装品牌,即使他们穿着中国的服装感觉很舒服,很特别。所以十万中国服装品牌没有一个享誉世界,这都是中国服装忽视品牌建设的恶果。

因为中国服装喜欢叫外国名,通过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了百年品牌的建设。本来的传统品牌在逐渐退出市场,而新生品牌又没有正确的品牌导向,只能今天赚今天的钱,让今天的人穿得满意足矣,至于明天的人自然有明天的新品牌出现,以此下去,中国的服装品牌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永远没有牢固的品牌在延续。而中国的服饰文化也在不断的西化过程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殊不知,为什么外国品牌觉大多称得上是高档,这跟其品牌历史悠久息息相关!

既然中国有如此多的服装企业,又有如此好的服装制造技术,也有不少才华横益的服装设计师,为什么不再加个响当当的中国名字,去做服装品牌,去打入世界服装舞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穿衣是作为人类生存仅次于吃的第二大基本需求,中国人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年代到了今天的二十一世纪,服装消费理念从过去只需要黄、绿、灰几种单调颜色的穿衣模式到今天色彩斑斓、款式多样的着装潮流。服装产业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时刻存在并不断进步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服装业也必然要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振兴中国的民族服装工业,任重而道远。

而目前在众多人眼里中国整个服装业是一个暴力行业,起点低,经营厂商普遍素质不高,众多服装品牌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只要做成一个品牌就有高利润高回报,所以众多商家不惜一切为打品牌而战。服装不仅仅是穿在身上,每个品牌都有其定位群体,品牌文化,设计风格。很多挂洋名的本土品牌也深知品牌文化历史的重要,所以多数都打着源于18世纪的意大利或者16世纪的巴黎的文化理念,让其品牌更高档的同时又多了经典的韵味,这又更增加其卖点,这种手段固然是好,即使您的品牌不是在那个年代就出现但起码设计理念是源于那个年代。因为他们会不惜重金把设计师派到那些服装名城学习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培养设计灵感。当然这种代价是很大的,所以大多情况下相互抄袭设计款式成为行业内另一个畸形的发展趋势,很多服装生产厂家根本就没有设计师。这比取个洋名更糟糕,穿来穿去都是大同小异的款式,而品牌却多如牛毛,一文不值。

这正是中国服装品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桎梏。关于中国服装品牌该走何种路线,如何发展,如何杜绝傍洋牌?这是业内众多学者专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在此不能全面透彻分析,但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做参考。

一、品牌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即使穿在了身上也叫不出名的服装品牌它的做工设计也未必能一流到何处,中国汉字如此形象深邃,却不能用来表达出服装设计理念的精神,这是国人的悲哀。而且目前很大程度上即使是异域品牌到了国内音译出来也成了毫无意义的代名词。这就需要经营者对自身服装品牌的理解和延伸,如果认为光有设计不必在乎名字那不如叫个容易记住的中国名,而偏偏要将那些拗口的外文直译过来再用几个根本不相关的汉字组合起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其实要用国外品牌名也可以巧妙的做到“求洋为中用”。如今中国有很多知名设计师都拥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广受消费者喜爱,因为从设计到制作甚至品牌名都能融会贯通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服装文化内涵。而目前中国服装业绝大多数企业是做不到这一点,大多经营者在主导着整个企业的文化,这也是服装业设计师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

二、用好的服装模特准确传达品牌的设计理念。目前市场上很多服装品牌除了请知名的明星做代言,即使是一个纯正的中国品牌名称请的平面模特绝大多数也是外模,甚至童装也不例外。中国的模特比不上外国,难道中国的小孩也不及外国小孩可爱吗?曾经一位香港设计师说过:中国一般的模特不但整体素质不高,而且要价很高,外模则不然,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很快的理会设计师要在服装中体现出的设计理念并很好的表达出来,而中国模特做不到,看来小孩亦如此。这不是一个种族的智慧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带给人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吧。所以模特不仅仅有衣架的天生优势,后天的教育培养才是关键,如何用自身形体和气质来很好传达中国服装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很好的打造中国服装品牌的关键所在。

三、经营者本身素养和经营意识的提高。服装看似简单,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驾驭好的。目前服装行业操作品牌手段单一,基本每个企业都大同小异,而且以家族企业居多,他们并不缺乏经营的能力,而是缺乏创新,缺乏远见。大部分只为做品牌而做品牌,他们的目标只是希望扩大加盟商队伍,而真正在电视或其他媒体打造品牌广告的少之有少,他们只是在卖衣服,而不是在经营品牌。所以很多品牌定位不明确,市场前景一片迷茫,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还经营几个品牌,既做品牌又搞批发,查缺补漏,小心经营。这样的结果导致企业管理混乱。

如今大多刚步上正轨的企业大多借助品牌策划公司为其提供整套品牌运作手法,作为一个服装企业从家族管理走向企业化就得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品牌运作模式,并且定位明确,既然做品牌都是想走高端市场,但是做衣服、裤子、鞋,或是运动休闲、女装、男装或是年轻化、成熟化都必须清晰化。当然完善的服务意识也是服装品牌不可或缺的经营理念。

四、国际化的设计师队伍建设加上权威的媒体传播。偌大的中国,从目前仅有的几家服装权威媒体我们见到的往往也只是那几个名字叫的响当当在国际服装界享有盛名如刘洋、武学凯、房莹等著名设计师,他们作为实力派的同时也少不了媒体的宣传,现在服装界要打造一位知名设计师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和打造。但国内服装行业的权威媒体却有限,而且以商业化居多,真正走专业化路线很少。在一般人眼里服装媒介只是起着一种传播时尚潮流信息的作用,但作为行业媒体担负的是如何去扶持一个产业,将它引导入一条和国际接轨,并保持中国特色的服装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将更多更好中国具有天赋和才华的好设计师推向世界的服装舞台,去展现中国的服装文化。目前国内并不缺乏服装设计教育队伍,缺乏的是更专业化,并将这些学有所长的设计人才和国际接轨,为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现有大多设计人才是在实践中半路出家一边经营品牌一边苦心专研设计。而国内众多服装专业的设计人才走向社会因为缺乏经验和高端的专业水准并不能最终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中国服装行业设计师队伍的发展壮大需要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不断改革更新,服装行业的媒介人员也应随着中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充分的认识到媒介的重要性,把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效的传达给中国的同时也关注中国服装企业的文化建设,并运用媒介这一特殊的资源去规范中国服装业这个大市场,纰漏与宣扬并重,共同推进服装产业的进步!

五、政府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和服装行业协会的引导。中国人知道虎门是因为虎门销烟,而虎门在今天让更多人熟知是虎门服装,正是虎门镇政府从“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到“服装品牌工程”的实施到一年一届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把虎门服装业从过去的“弱、散、小”发展到今天年销超百亿“中国服装第一镇”。如今虎门镇政府又在发展第二次创业,为“国际化大虎门”而奋斗。目前华南很多地方政府用服装产业兴镇,如南海内衣、佛山童装、普宁衬衣、沙溪休闲服、大朗毛衣都是倚靠服装成为一张地方的经济名片。各地服装行业协会一度充当了扶持服装行业、保护行业健康成长的角色,并为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它在服装行业功不可没,但在积极扶持服装企业的同时更应该多加以规范,而不只是保护伞。否则地方经济上去了,吸收了外来的,湮没了自身的文化。

后记:服装是区别种族,地域和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有五千年文化、五十六个民族,代表中国服装文化是源远流长、五彩缤纷的。中国不是缺少历史和文化,而是缺乏向世界推崇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当中国服装企业在一味的接受和传播外来的服饰文化的同时,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播重任靠谁肩负?中国人对中国服饰文化遗弃的时候外国人又怎么会正眼看中国服装品牌!振兴中国民族服装工业,向世界传播中国服装品牌,我们需要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设计理念,更需要的是用民族的眼光看世界!